孩子们收集的烟卡。
新湘乡客户端5月29日讯(湘乡融媒记者:吴明惠 李星豪(见习))最近,一种名为“烟卡”“烟牌”的游戏在校园里流行。所谓“烟卡”是从烟盒上剪下带有烟标的部分,这也引起了不少网友和家长们的争议。“烟卡”到底该不该“严卡”?近日,记者就此对我市部分学校及周边进行了走访。
“烟卡”正流行,“寻卡打卡”成热潮
5月28日下午五点半,记者在一家商店旁看到,两名八九岁的小学生正趴在地上,拍打用烟盒折成、印有各种香烟名称的卡片。在其玩具桶里,还装着不同品牌的烟卡。
“烟卡”玩法很简单。把从烟盒上剪下带有烟标的部分,折叠成长方形的卡牌,几个孩子坐在一起,一起出牌,轮流拍打地面,拍翻了对方的卡牌就算赢。“我有300多张烟卡,放学或者放假的时候和朋友玩一下,都是爸爸抽烟剩下的,现在在学校不允许玩。”某学校五年级学生告诉记者。
在玩耍中,学生们不时谈论一些香烟的品牌,他们根据香烟档次和稀有程度将卡片分级,谁拥有的卡多而且贵,谁就有在玩伴中炫耀的资本。
然而,“烟卡”风靡的背后也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。学生在收集“烟卡”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良行为——到处捡烟盒、向他人索要、在小卖部赊账、互相攀比等。甚至,还有孩子在游戏中沉迷输赢。“我个人认为烟卡游戏不该玩,烟是一个高消费的东西,同学之间也会互相攀比,如果烟卡比别人差,会觉得没面子。”学生家长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种类繁多的烟卡。
流通途径多,不少网店月售超百万单
随后,记者走访全市多所小学附近商店发现,大部分商店销售的是印刷的“烟卡”,没有真“烟卡”售卖。但只要有市场,就会有买卖,仍有小部分商家通过收集、制作等方式向学生售卖“烟卡”。
此外,线上网店的“烟卡”售卖同样火爆。记者在多家网购平台上看到,近百家商铺用各类香烟标识作为展示页面,且标注“稀有”“精品”“绝版”等字样,并且根据数量和受欢迎的程度不同,“烟卡”系列商品的价格也从1元至400元不等。而在这些店铺的销售记录中,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人付款。从评论内容来看,多数购买“烟卡”的消费者是给自己的孩子购买。
网店工作人员表示,虽然烟草产品禁止售卖,但像“烟卡”这类衍生品,平台没有相关强制要求,目前,也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对销售“烟卡”的行为进行约束。
对烟卡说“不”,多所小学发布提示
随着社会对烟卡讨论的日益激烈,湘乡多所学校发布“禁令”,对让学生过度沉迷的烟卡说“不”。
网店里烟卡销售火爆。
市东方红学校、起凤学校、芙蓉学校等纷纷发布《致家长的一封信》,言明烟卡游戏背后潜藏的危害,呼吁家校联手引导教管,严防学生沉迷烟卡。
“以前只要一下课,学校的走廊上‘趴’满了玩‘烟卡’的学生。我们迅速发布了《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致家长的一封信》后,走廊上就再也没有‘满地乱爬’的学生了。”市东方红校长谭斯月说。
此外,东方红学校多个班级还组织开展了以“拒绝烟卡 健康成长”的主题班会,正面引导学生玩健康益智的娱乐活动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。
“我觉得家庭和学校应当形成合力,引导孩子抵制烟卡诱惑,玩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,比如编花绳、下五子棋、玩魔方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”市东方红学校教师陈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记者手记:合理引导 守护孩子身心健康
其实,无论是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电子游戏,还是“烟卡”这种类型的实体游戏,处理的关键就在于学生能否适度游玩和家校能否合理引导。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,而学校和家长则要时刻了解他们的动向并积极引导,矫正方式也不能太生硬,要在双方接受的环境中愉悦、坦诚地交流。孩子们的缤纷童年需要游戏来“调味”,同时更需要学校家长们高质量的陪伴和保驾护航。
一审 | 刘小琴
二审 | 彭洁
三审 | 吴维
副总编辑 | 周鑫
总编辑 | 储永祥
责编:谭力彰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-
湘乡市召开庆祝建军98周年座谈会 畅叙鱼水深情
-
湘乡市召开第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38次会议
-
郭勇:高质高效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程项目
-
郭勇: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
-
郭勇:明确责任 加强协作 做好项目引进和前期工作
-
湘乡召开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会
-
郭勇: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
-
郭勇:聚焦“一主两特”产业布局 确保项目“引得进、能落地、发展好”